自从 LED 光源被普及以来,特别是 LCD 和 OLED 屏幕广泛普及以来,关于蓝光危害的争论就从来没有停过。

而事实上蓝光本身是没有绝对害处的,除了能让我们认知到色彩丰富的世界,还可以调节我们的作息节律;但问题就在我们的人造光,特别是 LED 光源畸形的光谱分布,把蓝光对我们的影响放大了。


(资料图)

我们人类可见光的波长约 360-400nm ~ 760-830nm,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光范围,甚至有少部分人群能看到部分红外光和紫外光;而其中蓝色光波长约 400nm ~ 500nm,是可见光里波长最短的。

近年来不少的研究表明了,不同波长和强度的蓝光会对我们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例如波长在 480~500mm 之间的蓝光能调节作息;而有部分区间的蓝光会直接伤害眼球的视锥细胞,遗憾的是我们眼球内能感知蓝色光线的视锥细胞数量是比较少的,而这区间的蓝光伤害对其又是不可逆,大众将这部分的蓝光称之为「有害蓝光」,而大部分机构认为有害蓝光区间所在的波长在 415~455nm 之间 —— 这也是手机厂商和面板供应商近年注重的「防蓝光」概念重点防御的对象。

在 OLED 普及的初期,网上就曾有不少关于 LCD 和 OLED 蓝光量的对比,不少人认为 LCD 的蓝光量会比自发光的 OLED 要高 —— 此前在手机上被大范围使用,且如今仍在电视、显示器上广泛使用的 LCD 液晶屏,大多是以 LED 作为发光材料的(即 LED 背光),这一个个灯珠的本色其实是蓝光,需要经过一定比例的黄色荧光粉激发成白色光,才能当作屏幕面板的背光用,再利用偏光片、液晶层、红绿蓝滤光片等实现显像,理论上 LCD 面板只要亮起,蓝光一直会存在,只是量的差异;因为 LED 灯比较畸形的光谱分布,才让蓝光成为视力的一大威胁。

而 OLED 面板,则是直接利用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不同亮度的子像素来发光。在 OLED 面板上蓝光理论上只由蓝色像素发出,因此有的人就认为 OLED 的蓝光会比 LCD 面板少 —— 但事实上它们在这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别。

这里我们找来了,迄今为止今年发布的、且我们实验室测试过的机型,囊括了一加、荣耀、 真我、努比亚和三星,从这几台机器的光谱分布出发,看蓝光层面的指标和表现,以及所谓低蓝光护眼模式下的表现。

先看它们默认显示模式最高手动亮度下纯白画面测出的光谱,可见所有机型都有三个波峰,从左到右看它们分别代表 B 蓝色、G 绿色和 R 红色,其中蓝色的波峰都是最高的。

前面提到了,大众和大多数厂商认为的「有害蓝光」波长范围大概在 415-455nm,而如今的大多的手机厂商为了削弱面板带来有害蓝光的伤害,会尽可能减少有害蓝光区域的占比,而具体的做法其实就是将蓝光波峰往更长的波长迁移。

这里我将这 8 款机子蓝光波峰所在的波长都整理出来,从数据上看,它们的波峰都逃离了「有害蓝光」的范围,峰值波长来到 458~461nm 的区间,不过我们需要知道「有害蓝光」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范围,而是连续的,在「有害蓝光」这个区域附近的蓝光仍会有一定的「害处」,所以仅从这个角度看,真我 GT Neo5、荣耀 Magic5 Pro 和努比亚 Z50 Ultra 做得更好,而三星 Galaxy S23 Ultra 和一加 Ace 2V 的 458nm 波长还是稍微近了点。

波峰迁移能一定程度降低有害蓝光的辐射刺激,原理其实不难理解 —— 简单来说,光是连续的,但光辐射量主要集中在峰值附近的区域,它占了连续蓝光(或其它某类光)辐射量的绝对大头,只要搞定了峰值,就等于把屏幕蓝光辐射大范围往「有害蓝光」的范围外移,直接降低「有害蓝光」范围内的总辐射强度,降低有害蓝光对眼睛的伤害 —— 注意,并不是没有伤害了,理论上只是减少了伤害,毕竟「有害蓝光」范围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光辐射量。

因此一块屏幕的蓝光峰值所在的波长,成为了蓝光防护最重要的判定指标之一,按照理论,波峰当然是离所谓有害区域越远越好,但事实是迁得远了是会偏色的啊,所以厂商在做蓝光波峰迁移的同时也要尽可能保证色准 —— 但又是另一个话题了,这里我们暂且不展开。

文章至此,笔者又想扯开话题,回到前面 LCD 面板蓝光的问题 —— LCD 面板能通过类似的蓝光波峰迁移来降低有害蓝光的量吗?

其实理论上是可以的,需要对 LED 背光入手,通过调配 LED 黄色荧光粉的配比来执行,但这又会带来一个问题:会导致荧光粉的激发效率变差,进而增加电耗。

近两年的 LCD 面板真的屈指可数,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吧 —— 一加 Ace 竞速版,我们监测它这块屏幕的光谱,发现蓝光波峰处在 447nm,「完美地」落在「有害蓝光」范围内。

而号称是近年来手机最好且最有诚意的 LCD 面板,来自于 Redmi Note 11T Pro+,官方宣称这块屏幕做了蓝光波峰偏移,有可能是个体差异,我们测得库内的这块屏幕蓝光波峰处在 455nm ——— 正中 415~455nm 的边缘,虽然比一加 Ace 竞速版要好不少,但比起 OLED 面板还是差了不少的。

除了面板本身的蓝光迁移,现在的手机还从软件层面「护眼」,用类似蒙版的方式主动降低显示画面的蓝色光,让整个画面变得暗黄暗黄的,名曰「睡眠模式」、「夜间模式」、「夜览模式」等等。

要知道,被不少人冠以「罪恶」之名的蓝光,不仅有直接伤害的「有害蓝光」,还有其它波段的蓝光可能会影响你的生理节律 —— 例如有研究称,我们的黑视素神经细胞能借着环境的蓝光信号判断昼夜节律,辅助人们完成作息规律,而今屏幕释放的蓝光信号作用如太阳的蓝光信号类似,会在夜间不恰当的时机刺激黑视素神经细胞,抑制大脑释放褪黑素,保持精神,进而影响睡眠,这也是晚上躺床上玩手机会越玩越兴奋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手机厂商近几年纷纷跟进这类主动减蓝光「夜间护眼功能」的底层逻辑。

而我们也测试了上面这几款机子相关模式下的蓝光减光能力,这里主要看功能开启 50% 和 100% 程度的蓝光峰值辐射强度降低百分比,成绩如下。

只看「疗效」的话,当然是数值越大越好,像一加、三星和努比亚,能做到 80% 以上的下降幅度,但不要忽略带来的观感问题,护眼模式强度越高,虽然蓝光量越少,但屏幕内容也顺应显得越黄,看起来也会更难受。

防蓝光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如今现在屏幕面板能做到的基本都做了,但要做到真正的护眼,减少对屏幕的依赖才是王道,自己没控制好,厂商们努力做的可能也只是拯救你坏掉视力前的杯水车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