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界面新闻报道,格力电器已解散手机核心团队。其中,格力离职员工称,从2022年开始,格力手机深圳团队负责开发、测试以及行政人资部门逐渐解散,之后整个深圳团队全部解散,之后格力应该不会再做手机了。
5月20日,针对于市场消息,格力公开回应称,格力手机研发持续进行中,TOSOT G7是格力第六代手机,且与格力+智慧家居结合,欢迎进入“格力董明珠店”选购体验。
(资料图片)
不过,钛媒体App随后查询格力手机官网(phone.gree.com)发现,目前该网站已无法打开,官方公众号“格力手机”已于 2020 年 4 月停止更新。从格力的回应和现实的状况来看,格力手机的失败已成定局,但董明珠依然不想认输。
造手机8年,董明珠屡败屡战
格力开始布局手机业务是从2015年开始的。
彼时,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一场大学演讲活动上突然宣布格力手机已经推出,并称自己正在使用。当年6月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正式宣布格力手机开卖,数量有限,售价1600元。据当时媒体报道,其产品主要由卓翼科技代工,预估早期投放量在10万部以下。
与同行们都企图成为下一个乔布斯不同,董明珠的心思还是专注在老本行。董明珠希望借力手机业务,去构建和完善隔离的智能家居生态。在公司年报中,格力对手机业务的描述也是:“抢先争夺智能家居入口,成为连接各个家电设备并搜集数据的平台。”
董明珠公开喊话称,“格力要做手机,分分钟的事情,销量做到1个亿。”根据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当年中国手机厂商出货量约为5.18亿部。也就是说,董明珠希望初出茅庐的格力手机,能瞬间吃掉20%的市场份额。
不过,后来格力手机的发展与董明珠的期望相去甚远。
以格力1代为例,搭载4核处理器,5英寸720P,200万前置摄像头,售价1600元。而当时的热门机型Note2使用8核64位,5.5英寸1080P,1300万像素,售价仅799元。格力手机性能低一半,价格还比同行高了一倍。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格力之后的几款手机上。格力2代,搭载骁龙820处理器,售价3300元。同一款芯片,努比亚、vivo同系列在3千元以下,小米5更在2千元以下。
数码博主摩卡RQ曾爆料,格力手机2代总共生产了30万台,因为价格毫无优势,就卖了1万台就卖不动了,剩下的29万台只能内部消化。2019年,第3代格力手机在格力官网上架,当时有网友发现,格力手机3代在官网上架后,销量只有区区16台。
直到2021年5月,董明珠仍称会继续做手机。她表示,“我们的手机到西藏仍然能打通电话。我们也可以根据某个单位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功能开发。”不过,造手机8年至今,格力最热门的机型也不过万台。
多元化转型,格力已被落下
追求业务的多元化转型,这是近年来家电企业的一致方向。事实上,除了手机业务,格力在年报称,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集团,旗下拥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消费品牌及凌达、凯邦、新元等工业品牌,产业覆盖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
不过,根据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格力的主要营收依然来自于空调产品。2022年,格力空调的营业收入为1348.5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为71.36%,2021年则为70.11%。
空调业务之外,2022年格力生活电器收入同比下降6.43%至45.68亿元,工业制品收入同比增长137.88%至75.99亿元,智能装备收入同比下降49.63%至4.32亿元,绿色能源收入同比增长61.69%至47亿元。多元化布局之中,格力的生活电器、智能装备的收入都是下降的,工业制品、绿色能源的收入则在上升。
与格力相比,其竞争对手美的2022年年报则显示,暖通空调业务营收为1506.35亿元,占总营收的43.80%;消费电器业务板块,实现营收1252.85亿元,占总营收的36.43%。
同时,多个toB事业群的营收规模也高于格力。其中,美的工业技术事业群2022年收入为216亿元,同比增长7.5%;楼宇科技事业部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5.7%;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报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9.6%。
此前,在一档连线节目中,在被问及“市场认为董明珠做手机就是做错了,但是董明珠从来不承认,就是嘴硬”时,董明珠回应称“成功不成功取决于,如果因为我做手机格力没了,那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但格力有这个能力支撑,多一个研发项目有什么不可以?”
更早之前,在涉及相似话题时,董明珠也曾表示:“制造业是需要数字说话,我一般的决策是没有错的,哪怕是在做手机这件事上我也觉得我没错”。
不过,这样的说法随即引发了舆论的质疑。有网友表示,“市场市场现在这么饱和,专心研发其他项目不好吗”、“做事不专注,打赌输了嘴硬”等。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