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双减”工作通气会。会上,广东省教育厅介绍了当前广东“双减”工作的有关情况,回应社会各界对广东“双减”工作的关切,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不给家长布置作业 扭转唯分数论倾向

会上,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朱超华介绍了广东“双减”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成效。“当前广东义务教育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70.94%提高到100%,普遍做到了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朱超华提到,课堂的教学方式改革也在持续推进,学校普遍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且构建起教育大资源服务体系。

在学校之外,培训机构也逐渐回归育人正常轨道,全省“营改非”机构完成比例、线上培训“备改审”完成率、全省4895家预收费资金纳入监管的机构数量占应纳入比实现三个100%,同时,“广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中小学生校园学习类APP审查制度,”朱超华指出,此举从源头上保障了中小学生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合规性。

“深化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学业质量观,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朱超华说道,一年来,广东“3+1+2”新高考平稳落地,逐步打破单纯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方式,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中考改革,广州、深圳等6市已经开展了中考改革试点,其他地市也已经制订了中考改革实施方案。

广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学明分享了广州“双减”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他表示,一年来,广州打出作业减负提质“1+2”组合拳,满足学生不同胃口需求,努力让学困生“管饱”,学优生“吃好”。同时,广州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服务时间全部达标。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推行“5+2”模式,至少安排1个小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参与学生人数111.3万,占学生总数的85%;其中又有80%的孩子午休能平躺睡。”陈学明说。

在记者提问环节,面对记者提出当今存在“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的问题,广东省教育厅秘书处处长邵允振表示,对于“教育功利化”,首先需要充分发挥试点的作用,其次需要发挥监督的作用,贯彻落实在推进部署和监督方面“有分工、有举措”。

广东省教育厅基信处副处长赵琦则对“双减”政策下的家长焦虑作出回应,他指出,对于教育系统来说,需要去探索如何在改革层面上帮助学生的综合发展,下一步也要以抓学校主阵地作为努力的方向。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广东省教育厅师资处副处长魏长松认为,要充分挖掘教师潜力的同时要按照国家编制标准,补齐校内教师空缺。此外,还要做好系统调度,平衡各校的支持力量,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针对以“私教”为例的变相违规培训的监管问题,广东省教育厅副总督学方树生提到,目前的监管方式是以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社区范围内进行不间断的摸排巡查,并且一旦收到违规问题举报,即刻进行查处和社会通报。

探索育人新模式 助孩子多元发展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广东省各中小学也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学校采用‘精准备课、高效课堂、优化作业’三招破解‘双减’的核心问题。”东风东路小学校长彭娅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双减”还为东风东路小学增加了学生的亲子运动时间。“放学后,在小学附近的小区里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和家长开展‘亲子跳绳’‘两人三足’等运动。”彭娅说,“‘双减’为家长和孩子带来的运动热情,在小区乃至社会上广泛传播,为整个教育生态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农林下路小学校长吴海华表示,在“双减”下,学校引入乒乓球优质教练团队,助力学校国球文化推广教育;与广东省粤剧院共建,推广“粤剧教育”项目;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等,为孩子的多元发展提供一切的可能。面对接下来的寒假,学校还针对各年级学生设计了“五育寒假作业超市”,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作业清单,鼓励学生利用时间进行体质健康提升、审美素养提高、劳动教育落实等活动。

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省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指出,减负只是教育改革的手段和路径,目的是通过“减”来达到学校教育体制的增效,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域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

政策工作成效显著 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针对半年来“双减”政策带来的改革效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方征在会上公布了第三方评估情况。调查显示,目前广东省“双减”工作已初步取得四点成效,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学生健康成长时间得到较好保障”“学生课余生活更加丰富”。过去学生及家长们反映的突出问题在本学期得到有效的治理,接下来可以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方案,确保“双减”工作的纵深推进。

“双减”政策取得显著成果,但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吴颖民也深刻指出:“减负问题是中国基础教育几十年来反复治理的一个难题,目前尚未建立一个‘治本’的体系。”他表示,学校运营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及评价机制的改革还需要努力,教育改革的道路依旧任重道远。他认为,当前社会环境下最重要的是让社会、学校及家庭达成三方共识,形成合力。吴颖民提出,学校不仅应改革教学体系,还应重视教师师德、素质的培养,建设“校内教师成长共同体”,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师资水平;社会则需做好监督工作,畅通投诉渠道,曝光教育乱象。而对于家长来说,则需要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学习沟通技巧以增强与孩子的交流。

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姚训琪则建议,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用多几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是否优秀,以此打破“唯分数论”的传统体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