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7月的鄂温克旗草原,放眼望去,草原碧绿,牛、马和羊漫游其中,伴着风吹草动,形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可是,谁曾想这里的草原曾一度被破坏,失去了水丰草美的本色。随着近年来鄂温克旗大力推进退耕还草,着力改善草原生态,“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得以再现。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我国草原面积有近4亿公顷,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原索取多、投入少,超载过牧现象突出,大多数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开展生态修复是草原保护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在治理草原退化、开展生态修复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资料图)

生态修复抚平草原“伤疤”

鄂温克草原是呼伦贝尔草原的核心地带,是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以牧业为主,同时鄂温克旗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50毫米。近年来,历史上开荒形成的已垦森林草原大面积沙化退化,土地现状和水资源已经无法支撑粗放式农业生产,严重危害大兴安岭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成为新的生态安全问题,亟待还林还草。

2008年,按照《呼伦贝尔市2008年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国家生态旗创建工作,鄂温克旗启动了第一轮退耕工作。2015年、2019年鄂温克旗又先后启动第二轮、第三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累计完成退耕78.11万亩,有效维护了森林草原生态安全。

鄂温克旗林草局副局长苏立新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鄂温克旗2019年到2022年三年退耕总任务是42万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退耕任务32.35万亩;5.8万亩推耕还林还草试点项目也已全部完成。

饲草质量提升 牧民收入提高

“既要保护好大草原,又要带领牧民们致富”,青青小草成为广大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依托。

苏立新表示,一系列退耕还草举措使鄂温克旗自然草场得以休养生息,并且在牧草产量、品质、抗自然干扰以及区域水土保持等方面都发挥了显著作用。同时,避免盲目种草、保证按需种草,让种植的苜蓿等发挥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苏立新介绍,苜蓿、燕麦能够适应鄂温克旗气候条件,目前已有多家草业企业在种植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形成了成熟的草业生产技术。

夕阳西下,草原深处的鄂温克旗锡尼河东苏木布日都嘎查巴拉布尔正和家人准备将羊群赶回来。拉布尔家共有3000多亩草场,其中1000多亩属于禁牧区。谈及近年来鄂温克旗开展的休牧、退耕还草工作,巴拉布尔表示:“我们不仅没有降低收入,反而增加了收入。主要原因在于,生态修复后,草原雨水好了,牧草质量提高,还有草原生态补贴。”

持续推进草原生态修复

“林草兴则生态兴。”草原是我国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黄河水量的80%、长江水量的30%来源于草原地区。

国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司长唐芳林表示,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不懈努力,我国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草原生态状况和生产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了56.1%,鲜草产量达到11亿吨。但是,当前草原生态脆弱的形势依然严峻,仍然有70%的草原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状态,草原保护修复任务还十分艰巨。《“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我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等一系列保护发展目标。

近年来,鄂温克旗大力推进退耕还草,着力改善草原生态,通过实施牧民搬迁、围栏禁牧、草原生态奖补等工作,使境内草原生态保护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保护鄂温克旗的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022年旗委、旗政府决定在全旗范围内开展已垦林地草原生态恢复工作。(中国经济网 记者杨秀峰 张相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