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6日讯(记者 李方)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转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势趋缓,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下降。
新年第一月,楼市数据有哪些新变化?释放了什么信号?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防疫政策优化、行业限制性调控政策优化等原因的带动,1月房价整体跌幅收窄,上涨城市个数增多,开年市场已现触底反弹迹象。
一线城市楼市迎“小阳春”
(资料图片)
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36个和13个,比上月分别增加21个和6个。
这也是自2021年9月以来上涨城市数量首次超过下跌城市数量。
从各等级城市来看,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为0.2%、0.1%和-0.1%。至此,一二线城市环比双双转正,三线城市降势放缓。
二手房方面,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环比分别为0.4%、-0.3%、-0.4%。一线城市二手环比止跌转升,二三线城市降幅收窄。
其中,上海、合肥涨幅领跑70城,环比上涨0.7%,宁波、成都、湛江紧随其后,环比涨幅均为0.6%。二手房方面,北京涨幅居首,深圳、西安、南京、成都、上海等次之。
“可以看出,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一线城市和重点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涨势领先,这部分城市经济基本面优越,人口聚集,需求旺盛,率先复苏。”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表示。
“热点城市房价企稳回升,特别是一线城市强势反弹,二线企稳回升带动70城房价止跌。”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分析认为,“首先,前期持续降低按揭利率,以及各地积极纾困楼市需求端,加上疫情形势好转好于预期,带动市场情绪修复;其次,前期因价格下跌下的观望,疫情阻隔等导致的需求开始释放,量的增长带动价格稳定;最后,70城新房、二手房价格连续下跌16个月和17个月,部分价格水平跌幅在20%-30%,持续下跌后,部分需求跌出来了。”
“1月份,整体市场终于走出了持续一年的低迷,特别是一线城市,出现了房价企稳的迹象。”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一是因为各种稳楼市政策对于购房者的影响叠加,虽然一线城市相对政策没有太大变化,但部分购房者开始入市。二是因为2022年11-12月房价下调过快,使得部分购房者带着抄底心理入市。三是属于惯例的楼市‘小阳春’,特别是北京等城市每年春节前后都有一波市场小阳春,包括学区房等需求上升,也推动了1月份整体楼市的活跃。”
“开年市场已现触底反弹迹象,从1月的房价数据来看,一线城市转暖的迹象较为明显,二线则是依然存在一定分化,三四线城市的降温幅度已有所收窄。”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在政策不断放松的背景下,在疫情政策大力优化的推动下,房地产市场终于在2023年开年迎来了市场面的反转,总体预期已呈现不断向好态势。”
后续楼市企稳待政策纾困和居民收入修复
去年全年,房地产市场低迷,整体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回归到2015年,成交量萎缩超过25%。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下,房地产全面呈现出市场销售回落、土地市场流标持续等特点。另一方面,各种宽松政策优化贯穿全年,中央及地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年底“金融 16 条”政策出台,支持房企融资“三箭齐发”,房地产宽松政策越来越多。
2023年1月5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决定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1月份,各种房地产利率下调政策持续发布,越来越多的城市首套房利率开始进入“3时代”。
从前瞻指标看,2月上半月以来,市场带看量持续回升,2月前两周(1日-14日),贝壳重点50城二手房日均成交量较1月同期增长约90%。“业主预期继续改善,预计后期楼市价格将进一步走稳。”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表示。
展望后市,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量决定价”的逻辑在今年会体现出来。“今年相比过去几年,有一个本质的变化,即疫情对于楼市交易的干扰没了。这一确定性因素建立,则使得房价回稳的基础非常牢固。当前各地售楼处晚上8点不打烊的消息,进一步说明市场信心逐渐增强,也将进一步促进房价回稳向好。”
在李宇嘉看来,本轮需求释放,多半是滞后和预期适度修复带动的,成交结构上,以刚需和换房需求为主。“这部分需求预计在上半年释放殆尽,且对价格较为敏感,预计后续价格反弹的力度会比较小。由于目前加杠杆的情绪比较弱,收入和工作前景预期并不很乐观,后续楼市企稳还有待政策的进一步纾困和居民收入的修复,但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整体来看,今年市场弱势回升。”
张波指出,目前市场还未迎来全面向好,城市间的分化依然表现明显,一季度依然是市场重要的转折期,政策面需持续加码,尤其是推进需求侧入场,才能更快更好稳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