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4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京东云联合举办的“谈云说AI·智慧城市高端对话”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所长徐志发等嘉宾,聚焦“智慧城市,深水区、竞争力和软实力”主题与网友深入互动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

郑宇在高端对话中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以业务为中心,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业务带动数据归集,数字驱动经济,经济带动生活,生活再衍生新业务,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数字政府彰显城市竞争力和软实力

在郑宇看来,智慧城市建设面临四方面的挑战。第一是数据的归集和共享仍然存在“数据孤岛”;第二是平台的支撑能力还不足,云计算平台自我扩展和迭代跟不上智慧城市的发展;第三是基于同一个“底座”共建以及建完之后的生态运营难;第四是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脱节”,只有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机制建立,才能保证智慧城市进一步向前发展。

郑宇进一步提出,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影响整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影响生态环境、居住环境、营商环境等的打造,建设不好会出现人才留不住、企业流失问题,进而失去发展的动力。他说,数字政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垂直业务系统的信息化,第二阶段是一网通办,第三阶段是垂直领域的智能大脑,第四阶段是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也就是市域治理现代化,它是城市安全稳定的底线、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城市运行效率的保障。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京东科技以京东云为技术底座,助力江苏省南通市建成了全国首个市域治理现代化中心。目前南通市已建立1个市级、10个县级、96个镇级指挥中心,构建了纵向指挥到底、横向协调联动的立体化、全覆盖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体,汇聚了71个市级部门、10个县(市、区)的数据,打破了数据孤岛,让“一个中心管全域、一个号码管受理、一个APP管服务、一个网格管治理、一个平台管监管”成为现实。

在此基础上,南通市还着力打造了集防污、防捕、防疫、防走私等八防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平台——长江生态眼创新应用平台,汇聚农水、生态、气象、长航公安等十余部门的专题数据,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多措并举扎实开展长江岸线清理整治。据了解,南通市沿岸先后拆迁“散乱污”企业203家,腾退岸线5.5公里,新增造林6平方公里。

郑宇指出,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正在向第五个阶段演进,即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双网融合”阶段。“我们将实现政府办公一网协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以协同办公带动‘双网’融合。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他说。

助力雄安打造成为“长”在数据上的城市

近年来,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迅速,中国数智技术的应用能力已经非常强大。此次高端对话上,嘉宾以雄安新区为例,介绍了数智技术正为“数字雄安”的建设带来的巨大价值。

在助力雄安新区建设中,京东智能城市也充分发挥了在城市计算和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搭建层面的优势,贡献了时空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算法、数字网关以及区块链等核心技术,打造了雄安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底座——雄安新区块数据平台,助力雄安新区能够实时汇聚、融合和应用全量多模态城市数据。

据介绍,雄安新区块数据平台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雄安新区整座城市的数据的汇聚、治理、共享、交换及开发利用,主要使命是运用大数据和通过数据赋能,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他表示,块数据平台帮助雄安新区实现了数据的天然生长和汇聚,这个平台向下连接IoT管理、CIM等平台,向上可支撑雄安所有的业务系统。

数据显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部署在平台上的信息化系统已达到130个,数据总量近180亿条,数据规模和增长速度达到国内中大型城市的水平,此外数据资源累计使用次数已达9300余万次。京东智能城市还助力编制了雄安数据管理体系,支持机制体制创新。“只有技术和系统的支持,没有机制体制的创新,无法发挥数据的价值。我们也花了很多精力支持雄安通过机制和技术的创新把技术‘底座’建好、用好。”他表示。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郑宇介绍说,城市应用场景一直在变,所以要抓好“不变”的地方,以保证智慧城市建设不会“落伍”。他认为,要尽量保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基础体系“不变”且可扩展。这就要求首先以数据为中心构建智慧城市体系,其次把数据处理各个环节中的共性问题抽象出来变成方法论和模型来应对变化的场景;第三是建立闭环的反馈系统,既要有及时的短期反馈,比如应急指挥、交通调度等;还要有长效反馈,比如根据数据沉淀对未来三到五年的城市规划进行改进。

郑宇最后表示,京东智能城市的特色在于定位为构建“云之上”“脑之下”的智能城市数字基石。“我们既不是做应用也不是做云计算平台,而是做智能城市操作系统,以保证京东智能城市的体系可以支撑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演进。”他同时认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构建起“业务带动数据归集,数字驱动经济发展,经济带动生活,生活衍生新的业务”的良性循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