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普陀区在海纳工程院举办“党建引领‘武林大汇’”活动。“武林大汇”活动标志着武宁创新共同体正式成立,未来将高质量打造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科创党建示范地、科创企业首选地、科创人才新高地。
【资料图】
当前,普陀正全力打响“中华武数”科创品牌,其中“武”指的就是以武宁路沿线“大院大所高校名企”为核心打造的武宁创新共同体。以2家高校、16家科研院所、近百家科创平台和近千家科技企业为核心,联动上海乃至长三角的科创资源,搭建“政产学研”各方合作的平台,推动创新协同,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聚力“科创秀带”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表示,在 “中华武数”科创布局中,“中”“华”“数”分别对应的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海纳小镇,相对集中在点上,而“武”对应的武宁创新共同体则是将全域创新资源串联起来的关键。
据介绍,“武林大汇”拆开四字分别代表武宁创新共同体打造过程中的四个聚焦。一是聚焦“武”字,做强党建、练好内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发挥“靠谱”区域化党建联盟的作用,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拓展服务阵地、创新活动载体,在穿针引线中构建“创新出题、党建答题”的工作机制,打造更加强劲的“红色引擎”。
二是聚焦“林”字,做优生态、厚植土壤。构建“雨林型”创新生态系统,全方位支持各类创新主体蓬勃发展。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和“从1到10”的创新加速。建好用好“百大平台”联盟,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办好各类创新赛事活动。
三是聚焦“大”字,做大产业、提升能级。细化武宁路沿线产业链图谱,做优做强细分和衍生领域,关注新兴产业趋势动向。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以政府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持续擦亮“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服务金名片。
四是聚焦“汇”字,做实机制、深化合作。建立健全信息互通、资源整合、项目对接、成果共享的协同对接机制,不断拓展朋友圈,牵动更多上下游的关联企业和机构落地普陀。主动对接沿沪宁创新产业带,加强交流合作。精心制定和实施三年行动方案,把武宁创新共同体打造成为展示上海形象、体现上海功能、连通和辐射长三角的“新T台”。
为加快武宁创新共同体打造,普陀区推出三年行动方案,从党建引领、科创策源、产业集群、资本赋能、人才集聚、区域联动、空间优化、主体培育、城区提质、品牌塑造等方面推出十大行动,全力保障武宁创新共同体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等4位专家被特聘为首批共同体顾问团成员,将为共同体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活动现场,以机器人平台、工控平台为核心,近百家科技研发平台、企业技术中心为成员,成立了“百大平台”联盟,将搭建集聚创新主体、促进成果转化的开放型平台,提升区域科创资源的共享协同能力,增强前沿技术突破的“硬实力”。
武宁创新共同体科创人才实践基地同步成立。该基地将作为推动共同体人才发展的平台载体,将依托企业,推出实践锻炼岗位,培养科创人才和复合管理人才;依托高校,紧跟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订单式”推出人才培训项目。
此外,活动中还启动武宁创新共同体青年建功联盟暨上海青少年创新学院普陀分院,发布了青少年科创服务清单,发布了2023年武宁创新共同体的重点科研项目。另有一批科技部、工信部十四五重大科技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充分展现了普陀在科研领域的创新实力。
武宁创新共同体的成立,标志着普陀科创秀带上又增添一个最具品牌标识的特色亮点。接下来普陀将统筹全区科创资源,建立健全开放创新协同机制,推动创新协同合作、开放共享,集聚高能级科创机构、科创企业和创新资源,打造上海科创高地。未来,共同体将进一步向西延伸,联动G2/G42沿线城市创新协同发展,合力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