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块移动硬盘,在相同的 USB 接口上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速度,你们见过么?
某日,从某笔记本里拆出来一块某品牌 500GB 的机械硬盘,转速只有 5400RPM,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硬盘的性能早已经落后于时代,不过奔着旧物利用的精神,500GB 的容量毕竟还是很可观,于是找了个某品牌的 USB3.0 移动硬盘盒装上,组成了移动硬盘。
(资料图)
接上 USB、格式化,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到这一步也就该结束了。但毕竟我们测试了不知道多少款固态硬盘和 PSSD,对于这种 " 远古 " 物品甚是怀念,于是用 Crystal Disk Mark 给它跑了个分,结果出来让人直呼 " 好家伙 ",读写速度只有 42.78MB/s 和 40.86MB/s,现代的 U 盘也不至于跑出这个水平吧?
在 USB3.0 上跑出了 USB2.0 的速度,这就有点让人抓狂。虽然这个机械硬盘性能确实不怎么样,但稳定性还是有的,难道是廉价硬盘盒的芯片速度不行或者虚标?本着不信邪的态度,我们拔掉了 USB 数据线,待硬盘完全停转后再插到上,然后跑出了新的成绩,读写速度达到了 82.19MB/s 和 80.89MB/s。
我们又找来一块某品牌的 1TB 混合硬盘装到这个硬盘盒子来了次测试,读写速度为 125.34MB/s 和 123.96MB/s,和预期性能基本相符,看来这个硬盘盒也没问题。
所以,导致 USB3.0 移动存储速度达不到标称的原因,往往就是 USB 插头没有插到底导致的。可能有人会问,以前的 U 盘我插进 USB 一半多也能用,USB3.0 就这么矫情么?没错,USB3.0 接口还真就是这么矫情。我们先看下标准的 USB2.0-A 接口的构造,可以看到它的里面只有四条比较长的接触片,线材也只有四根。作为比较古老的接口,它的带宽最大只有 480Mbps,换算一下也就是 60MB/s,因此我们第一次测试其实是符合 USB2.0 的成绩的。
然后我们再看下 USB3.0-A 的接口构造(现在已经被叫做 USB3.2 Gen1 和 Gen2 了)。虽然外观看起来与 USB2.0-A 基本一样,只是里面的塑料卡座变成了蓝色,但拆解后会发现简直是别有洞天。我们可以看到它内部有两段接触片,外面的一排是 4 根,内部的一排是五根,因此线材实际上是由 9 根。好了,重点来了,如果这个插头没有插到底,只有前端的四根接触片与插座连接,那么不好意思你走的就是 USB2.0 的通道;插到底了,9 根接触片都与插座接触良好,这个时候才能走 USB3.0 的通道,它的带宽可达到 5Gbps,换算一下也就是 640MB/s,这也是第二次和第三次成绩符合 USB3.0 预期的原因。如果换成现在主流的 PSSD,这样更能反映出强大的性能来。
另外,大家在使用 USB3.0 移动存储的时候,首先要在 PC 上找到正确的接口,通常来说 USB2.0 插座内部的塑料卡座为黑色,USB3.0 为蓝色,不过这也并不绝对,例如有些设备的 USB3.0 接口也是黑色,有的可能是红色或者黄色等。
如果是这种情况,大家就可以根据接口旁边的符号进行二次判断,例如 USB2.0/1.1 的接口标志是这样的。
而 USB3.0 的标志是这样的,多了 SS 字样。
由此可见,想要享受到 USB3.0 的高速,需要移动设备和接口速率相匹配,而且不把 USB 的插头插到底,也是不可能体验到 USB3.0 的高速度的。最后还要多说一嘴,如果主板没有安装 USB3.0 控制器的驱动,那么接口也只有 USB2.0 起作用了。你们学废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