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舆论热度空前高涨,这是对元宇宙高光的加持,还是吹出的又一巨大肥皂泡?值得深思。
以元宇宙的名义,资本市场首先自嗨了。今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美国游戏公司Roblox上市,开始挑逗大众神经;8月底,国内企业字节跳动收购Pico再加一把火,引得元宇宙概念板块直上青云,涉及游戏或VR硬件的公司多次上演涨停潮。个股股价出现异常波动,引发监管层关注,交易所发送关注函,要求一些公司说明现有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与元宇宙的关联性。
以元宇宙的名义,大小厂商纷纷抢跑。今年上半年,Roblox、Facebook、腾讯、字节跳动、HTC、英伟达等科技巨头高调宣布入局元宇宙,Facebook更豪言:“五年内转型成为元宇宙公司。”腾讯抢注“王者元宇宙”“天美元宇宙”“QQ元宇宙”商标,正在等待实质审查。字节跳动以近1亿元投资“元宇宙”游戏开发商代码乾坤进行布局。社交平台Soul首次提出构建“社交元宇宙”。游戏新势力米哈游申请“米宇宙”商标。中青宝宣布将推出虚拟与现实联动模拟经营类的元宇宙游戏。
以元宇宙的名义,各大媒体争先推波助澜。社会舆论赋予元宇宙“重塑世界、通往数字文明之路、新财富密码、下一代互联网形态、开启虚拟现实第二春”等炫酷定义。这场影响范围广、涉及行业多、舆论声量高的追逐,让元宇宙俨然成为下一个生态级科技主线,孕育新万亿元级市场的蓝海。
但是,种种骚动不免有非理性炒作之嫌,甚至有业内声音表示,如果不是炒作,企业没有必要高调宣布仍在研发中的游戏计划。“公司现有产品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具备元宇宙产品开发的用户基础”“公司积极做好元宇宙技术储备”“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和研究进度适时推进相应产品”……这是很多公司面临投资者提问时的公开回应。在连元宇宙具体以什么产品形态呈现尚未确定的情况下,何谈元宇宙的业务、市场、用户?
当思维回归理性,元宇宙概念虽然科幻,但并不陌生,只是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高调入局的企业也是从各自擅长的技术赛道切入,或是从相关领域融入,所谓的游戏元宇宙、音乐元宇宙、企业元宇宙,都是浅浅触及而已,尚未有具规模的实际产品落地,包括定义概念仍处在讨论阶段。
元宇宙就像一个百宝箱,VR/AR、AI、数字孪生、区块链、5G等各种技术和应用纷纷入内。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相对独立的领域,且各自还有较大的升级空间。就像VR硬件,尽管快速迭代,但总体普及率低,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还需要时间;区块链还存在使用边界、使用效果的不确定性;元宇宙的内容生态尚需规则的制定、社会伦理的把握,商业模式探索更无明确出口;以游戏、社交为切口的平台“小而美”,但难以形成大气候;大平台发展各自为政,未来谁来主导构建一个开放性、跨平台、统一运行的元宇宙,尚无方向。
元宇宙初步轮廓所呈现的虚拟沉浸世界引人向往,更是被寄予可以带来“下一代互联网形态变革”的希望。但梦想还未照进现实,元宇宙如移动互联网一样,成为未来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选项?还是如游戏一般,只是个体娱乐或生活的一个可选项?更未可知。
如今的元宇宙,也将如“移动互联网”概念一般,经历产业各界长期的论证和实践。在沉浸式社交和游戏这两个相对看得见的入口之外,还将有哪些应用形态?音乐、企业级应用会否开辟新天地?元宇宙必备的VR/AR、AI、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如何融合协作,才能托起庞大世界的构建?元宇宙将通过什么方式完成商业化变现?智能硬件、AI服务、数字货币以及生态应用商店会是好选择吗?这些都未有定论。
业界对于元宇宙未来长期看好的趋势不会变,只是炒作和舆论“跑得太快”,请多给技术、产业留些时间。
(责任编辑:殷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