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更活跃更强劲(经济新方位·消费观察)

国庆假期接近尾声,消费市场供销两旺,并呈现新的特征。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介绍,今年国庆假期消费与往年相比凸显四大趋势,即本地消费、周边消费、居家消费成为新热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更加受青睐;个性化、品质化需求增加,中高端消费热度不减;线上线下加快融合,体验式、场景化消费需求将不断提升。“10月份乃至整个四季度消费仍将延续平稳恢复态势。预计全年社零总额有望达到44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12.5%左右,比2019年增长8%左右。”王斌说。

质优价美的产品、方便快捷的服务、丰富个性的体验,促进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培育形成更加活跃、更加强劲的消费市场。

买出品质感

产品更优质、服务更贴心

“国庆假期,鲜花销量大幅增长。”盒马花园采购负责人履言说,用鲜花装点生活,已成为消费者提升生活品质的方式之一,“我们节前通过云南基地大量备货,首批郁金香品质高、卖相好,刚上市就热卖,绣球、向日葵等也非常受欢迎。”10月1日至4日,盒马花园鲜花销量同比增长290%。

保证商品质量,是消费者最基本的需求。为了提升品质,一些商超在市场研判、产品采购甚至研发上下了更多功夫,力求推出更多精品和“爆款”。

“这种便携型冲牙器目前热销。国内口腔护理市场增长很快,大众的口腔护理产品已经从牙刷、牙线向电动牙刷、冲牙器升级。”天猫个人护理部总经理朱琳说。化妆品、电子产品、个人护理用品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在各大电商平台的销量保持较快增长。

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国美电器门店,记者看到,不少消费者来咨询“以旧换绿”活动。“我们与空调企业共同发起活动,用新能效标准空调替换用户家中淘汰的空调,国庆假期到店咨询购买的消费者明显增多。”该店相关负责人说,“过去人们更关注价格。近年来,伴随消费升级,节能、智能、健康的家电更受欢迎。”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说:“当前,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一方面,商品消费从低端向高端升级,另一方面,商品消费也在向服务消费升级。”

类似鲜花这样的商品,需要商家有良好的保鲜仓储条件、快速的物流运输能力以及细致的售后服务。“和鲜花一起送到的,往往还有详细的养护须知。”一名经常从线上购买鲜花、水果、海鲜等商品的消费者表示,如果遇到商品品质不好,会马上申请退换货,而商超对此往往快速回应,进行退款或赔偿。

大众点评相关负责人分析数据发现,服务品质对线下商家的销量带动作用明显。赵萍认为,随着我国消费规模继续扩大,要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打造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引导企业增加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居民中高端消费需求。

买出新体验

场景更丰富、氛围更沉浸

线上购物方便快捷的今天,线下购物的魅力在哪里?

国庆假期,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内,原·美术馆的展览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参观。“很早之前就听说了,艺术家和品牌联名设计的球鞋会在这里进行线下展出。”今年21岁的刘子骐酷爱收集球鞋,“我们球鞋爱好者期盼已久。”

刘子骐说:“通过参观,对这批鞋子的设计和文化表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定要买几双回家收藏。”

除了联名球鞋,现场还可以买到同主题的口罩、丝巾等商品,不少市民看完展览就买了几件。“如果只卖工艺品,未免离普通消费者太远,所以我们在一楼设立了文创产品展区。”原·美术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和传统商业模式不同,他们在艺术消费领域进行了探索,不少品牌会选择来这里发布产品,因为很多消费者喜欢别具一格的体验。

在南滨路的另一头,百年老街刚刚举办了一场秋冬季服饰发布会。“如今,单一的消费环境已经不能满足顾客需求了,我们希望让消费者参与进来。”活动负责人表示,除了线上直播,现场还提供了跟拍、造型设计等服务。比如活动当天,他们邀请了10名顾客现场走秀,张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在百年老街,穿着时尚服饰,在音乐和灯光的律动下展示自我,很特别,有些意犹未尽。”张女士说。

南岸区通过创建南滨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正尝试促进特色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将南滨路打造成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地。

“近些年来,体验成为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的要素。”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认为,对于这类新需求,市场正在积极做出反应。融合发展正成为消费新趋势,即通过文化与旅游融合、经济与科技融合、消费与文化融合等方式,打造全新的综合性消费载体。“要促进零售业的发展,塑造消费新场景尤为重要。通过融合、体验,让零售、文化产业和服务业有机结合,是塑造消费新场景的要义所在。”莫远明说。

买出个性化

需求更独特、市场更细分

广东省广州市正佳广场的一家潮玩店内人头攒动,“中国风”的潮流玩具摆在展览区,引来不少客人驻足合影,曾庆源就是其中之一。仔细挑选后,他拿起一个猫咪摆件准备结账,“喜庆又好看,放在家里很酷。”

在曾庆源身后排队的林先生,则是带着正上五年级的孩子来购买积木,“孩子之前就喜欢电影《流浪地球》,现在出了这个主题的积木,他立刻就看中了。”

“我们正在推行国风积木节,与国内设计师合作,设计本土款积木,通过店展结合的方式更集中地向消费者推介。”店长蔡剑平介绍,这些产品上线不久就售空,还有不少客人专程来询问何时补货。

有人喜欢追新潮玩具,有人则喜欢逛旧货摊。在北京市朝阳区,市民李博利用假期到三里屯的“多抓鱼”限时二手店购物。在这里,可以找到各领域的二手书籍和不少二手服装。店里还有“裁缝铺”。“淘到喜欢的衣服,哪里不合适就可以现场免费改衣。”李博说。一名消费者表示,除了满足绿色环保的需求,二手店往往还能带来“寻宝”的乐趣,比如在书上发现别人的读书笔记,仿佛在与上一个阅读者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

无论潮玩店还是二手店,抑或是各式各样的专场直播间,都能看到市场在以更多姿多彩的状态呈现出细分趋势,使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值得注意的是,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领域,需要更到位的监管。

“比如二手商品市场,就需要卖家提供详细信息,政府或者第三方机构通过评奖、资质认定等方式,尽可能让消费者了解购买商品,保证双方的信息对称。”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所长何江认为,在新业态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虚假宣传、服务不合理等问题,而由于监管部门对新业态缺乏经验,且这些领域往往对象多、内容复杂,监管难度更大。“要将监管贯穿生产消费各个环节。一方面完善质量监管,加强商家的信用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消费后评价体系,及时记录并发布消费者反馈,提升消费者维权便利度,让消费者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好。”何江说。

(责任编辑:王惠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