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到首张千万元级别罚单。

春节前后监管层对支付机构违规处罚力度持续加大,多张罚单超百万元。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近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中有机构收到千万元级罚单。

已有4家机构收超百万元罚单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公示表显示,快钱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下称:快钱支付)因存在4项违法行为,被处以罚款1004万元,并责令限期改正。

具体来看,快钱支付的4项违法行为涉及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同时,时任快钱支付董事、首席执行官、总经理被处以罚款人民币3.5万元;时任快钱支付助理副总裁被处以罚款人民币8.5万元。

资料显示,快钱支付是国内首批第三方支付机构之一,创立于2004年,2011年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注册资本4亿元。目前,快钱支付由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100%控股,公司的最终受益人和疑似实际控制人可追溯到王健林。目前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5月份,业务资质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全国银行卡收单业务。

同时,得仕股份有限公司也因存在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处以430万元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官网显示,得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25日,是上海地区最早取得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之一。主营业务范围包括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互联网支付等。

值得关注的是,春节前后,监管对支付机构违规处罚力度在持续。例如,1月26日,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近日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北京数码视讯支付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数码视讯支付)存在6项违法行为,被给予警告并罚没合计280万元,时任数码视讯支付风控总监被罚15万元;同日,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存在6项目违规行为,被罚没608万元,时任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20万元。

从上述罚单情况来看,春节前后4家支付机构共收罚单金额已超2300万元。

“从上述各家机构违规情况来看,反洗钱仍是重点,自2021年以来,除了机构层面的处罚,对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在加大,涉及风控、运营等关键部门,表明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性正不断提升。”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从处罚金额、频次等来看,春节前后支付监管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处罚频次增加;二是金额屡破新高,监管通过重罚表明其根治乱象的决心;三是“双罚”趋势显著。

反洗钱监管不断升级

事实上,目前反洗钱已成为当前支付机构被处罚的“聚集领域”。仅以去年处罚公示情况较为集中的7月份为例,有超10家支付机构被处罚,合计罚没金额超4000万元,从违法类型来看,大多数机构被罚原因均与反洗钱相关。

在政策方面也正在不断加大反洗钱领域力度。例如,2021年1月份,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2021年8月1日施行《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2021年10月份,央行正式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而近期,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等。

随着反洗钱力度不断加大,其成效显著。据《中国反洗钱报告2020》显示,通过加强监管合作,其直接结果表现为2020年反洗钱监管处罚总额较往年明显上升。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央行共对614家义务机构开展反洗钱执法检查,其中87%为法人机构,依法处罚反洗钱违规机构537家,罚款金额5.26亿元,处罚违规个人1000人,罚款金额2468万元。

王蓬博表示,未来的监管重点仍是反洗钱领域,他表示,“支付机构应加强反洗钱领域监控力度,比如建立专业的反洗钱团队、增强反洗钱系统的设计及甄别能力,以及利用更多技术手段,持续增加客户信息识别的有效办法等。”

中国支付网创始人刘刚建议,支付机构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第一,提升合规意识,建立基本合规制度,明确分工的同时将责任落实到人;第二,加强风控水平,灵活运用新型技术提升合规工作效率;第三,适时调整策略,加大商户巡检等工作力度。同时需要企业经营者树立‘合规先行’的理念,不合规再有利也不能有歪心思,这对企业对自身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