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我国银行卡新增发卡量逐年放缓,但交易规模显著回升,整体风险趋于缓和。值得注意的是,在卡量增速放缓的同时,各家银行纷纷发力,依托金融科技,多角度挖掘细分客群消费需求,为精细化经营提供指导方向,提升数字化运营效能,改善客户体验。

存量市场挖掘成重中之重


【资料图】

《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银行卡新增发卡数量增速放缓。截至2021年末,我国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储蓄卡)累计发卡量92.5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2.7亿张,同比增长3.0%,增速逐年放缓。

业内人士认为,数据表明,目前银行信用卡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信用卡资深专家董峥表示,目前的新增发卡速度放缓是一种行业相对饱和的现象,表明行业已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不过,信用卡的实质是个人消费信贷,对这种信贷的需求始终存在,只是目前的产品定制化程度存在不足,未来进一步挖掘客户需求的空间仍存。”

博通咨询公司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从趋势来看,银行信用卡市场处在从规模增长到向存量用户挖潜转型,激活存量用户更加重要,数字化服务和精细化运营将更被重视,产业合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升。

《蓝皮书》显示,各商业银行在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下,积极加强运营能力,聚焦创新发展和个性化服务等领域,发挥自身差异化优势,深入挖掘存量市场潜力,银行卡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定制化、个性化经营成方向

《蓝皮书》显示,随着“90后”“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银行卡产业积极回应年轻客群对银行卡产品的优质体验、品牌文化调性的期待,产业各方进一步深入洞察客户需求、客户偏好,打磨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流程。

万事达卡近日发布《银行业个性化用户经营专题思想领导力研究》报告指出,多重因素推动银行对个性化用户经营日益重视。51%的银行受访者表示已在App、小程序等移动端私领域流量触点完全实现个性化用户经营;62%的银行受访者表示,未来一至两年内将进一步丰富个性化经营的实现渠道,扩大实现场景。

2022年上半年,交通银行创新推出国韵主题信用卡等卡产品,吸引年轻优质客群;平安银行针对年轻客群,创新升级“平安悦享”白金信用卡,基于“卡权分离”模式打造特色权益平台,让用户自由进行权益搭配;邮储银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上线首款定制类产品 “我的卡”,提供卡面卡号自选服务,持续丰富客户权益品类。

面对目前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竞争,董峥表示,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是银行要改变思维,从过去标准化的产品转向个性化产品,针对细分市场的客户实际需求,将优惠集中化,推出更加切合用户需要,特别是年轻人的需求的信用卡产品。银行需要加强用户思维。“老百姓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包括智能化的转型,也需要建立在大量细分领域的产品之上,对用户进行精准性的营销和推荐。”

数字化提速夯实底层能力

在创新发展方面,《蓝皮书》指出,银行卡产业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聚焦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夯实底层能力。

从近期发布的银行半年报可以看到,各家商业银行依托数字化转型,有效加强运营智能化、高效化。如,平安银行依托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能力建设,快速更迭产品研发,推出“额度融合”“实时复额”等多个创新产品。

智能客服是银行信用卡业务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邮政储蓄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升级迭代智能客户服务,积极拓展智能化服务场景,智能客服占比提升至79%以上,智能识别准确率达到94.77%,信用卡进件电子化率达到99%。招商银行致力于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从“客户找服务”升级为“服务找客户”,以金融科技为驱动,在客户需求出现时主动唤起,全面提升服务交互效率、体验与价值。

“客服是营销工具的一类,除此之外,多家银行也在发力客户和销售渠道数字化整合、大数据智能化挖掘和分析等等,这背后都是全面的数字化转型。”王蓬博表示。

数字化浪潮下,对客户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要保持平衡。“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是基础,同时也要注意遵循最少非必要等原则,涉及每次单独应用个人信息时需要遵守用户明确授权原则。”王蓬博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