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备受关注的2021年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揭晓,家猪新品种培育基因芯片“中芯一号”、世界首台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设备、水稻丛枝菌根高效共生关键基因克隆等一批对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在农业、工业、新能源、医疗等领域起到推动支撑作用的成果纷纷上榜,很多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的填补了领域技术空白。据悉,此次活动由《江西科技》编辑部组织实施。
这十大科技成果分别为:家猪新品种培育自主技术——“中芯一号”创制与应用;食品中复杂碳水化合物结构表征理论取得重大突破;退役动力电池智能拆解与回收利用技术取得全球性突破进展;半导体照明技术开拓中国优势;国内首台6轴5联动数控激光刻型装备研制成功;世界首台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设备研制成功;中药化合物分离纯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水稻丛枝菌根高效共生关键基因克隆成功;国内新型弹性成像检测系统研制成功;钢水纯净度和稀土金属纯净度控制技术研制成功。
2021年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介绍
1. 家猪新品种培育自主技术——“中芯一号”创制与应用
生猪种业作为产业链“芯片”,是我国种业主要“卡脖子”产品。基因芯片育种因其准确性高而成为国际主流技术。江西农业大学研究人员专心致志30多年,研发了育种性能全面超过美国的家猪新品种培育基因芯片——“中芯一号”,成为国际领先水平的基因育种主导技术。
2. 食品中复杂碳水化合物结构表征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南昌大学研究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以多糖为对象,针对复杂碳水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创新结构表征理论:首次提出表征以多糖为代表的复杂碳水化合物结构应满足的两大核心前提要素(“多糖均一结构的多维性”和“多糖结构的相对有序性”),同时创新复杂基质中复杂碳水化合物提取制备的“全流程”纯化理论,最后依托“部分降解-甲基化-NMR”复杂碳水化合物结构解析技术体系,成功解析了阿拉伯胶、黑灵芝多糖、车前子多糖等近30余种食品中复杂碳水化合物精细结构,为全面、科学认识复杂碳水化合物结构及其功能活性物质结构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退役动力电池智能拆解与回收利用技术取得全球性突破进展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人员以“双碳”国家战略为目标,促进汽车新能源变革,强化减碳降碳路径,自主创新研发出“磁选+色选+可控折曲”精准分选剥离装备,攻克动力电池回收装备智能化不足的难题,刷新欧美智能化拆解精准不足99%的世界纪录;推动了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向物理法的进军号角,在国际上首次开创了正极材料的物理法修复技术;变革国际上酸法浸出和后端提锂的固有路径,研发了无酸优先提锂和靶向萃锂新技术,实现了金属资源回收率和减污降耗的双提升;研究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4. 半导体照明技术开拓中国优势
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依托“硅基氮化镓绿光和黄光LED”项目,围绕硅基氮化镓半导体材料生长、芯片制造及器件应用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创新创造,属硬科技“半导体器件与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中国优势和国际长板。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品创造→高端应用等方面,近三年带动产业链经济效益超20亿元,形成了“高光效绿光、黄光LED”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生态链,为我国乃至世界半导体照明技术和产业的新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
5. 国内首台6轴5联动数控激光刻型装备研制成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江西研究院)研究人员联合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对“航空发动机环形薄壁化铣件激光刻型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进行联合攻关。突破了高精度光路柔性空间传输定位、激光刻型过程多参数多变量耦合控制、多模式开放式光机电协同控制、激光刻型特征轨迹规划和自动编程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制了国内首台6轴5联动数控激光刻型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科技成果将激光加工与数控技术、数字化制造工艺相结合,研制的数控激光二次刻型技术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提高航空发动机机匣制造效率和质量,保障减重比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6. 世界首台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设备研制成功
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作为主要研制单位,依托“兆瓦级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装置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直流感应加热设备。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是全球金属热处理领域唯一可以对大口径工件(直径大于400mm)进行内外通体均匀加热的设备,加热能效可达85%,并展现超高的直接透热深度(200mm以上)。一台1兆瓦的装置可替代2.5兆瓦的传统工频炉,一年运行可节省约600万度电,实现碳排放减半。同时,设备独有的技术优势在航空用5系铝合金材料上成功得到验证,为解决“卡脖子”的国产化高端金属材料加工技术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7. 中药化合物分离纯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赣江中药创新中心研究人员在中药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的支持下,基本完成了本草物质科学研究设施预研项目的核心部分多维多通道分离纯化预研装置的开发建设。超高效制备色谱柱耐压从10 MPa提高到40MPa,突破了常规制备色谱柱4万塔板/米的柱效限制,提升至15万塔板/米;高精度伺服电缸输液泵实现了运行方式和输液精度的有效控制,运用电子凸轮曲线技术,逐周期反馈校正,完美实现溶剂压缩补偿和预压缩补偿,流速准确度可实现±1%,流速精度RSD≤0.5%;系列化新型高效色谱分离材料构建了五维正交色谱分离体系,解决了色谱柱系统的选择、方法开发、峰形与载样量等多个难点问题,成功应用于近60种中药的生物碱、黄酮、皂苷、萜类等各种类型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8. 水稻丛枝菌根高效共生关键基因克隆成功
丛枝菌根(AM)共生是促进植物养分高效利用的关键因素。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从东乡野生稻中克隆了调控水稻AM共生且正向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OsCERK1DY。培育出AM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其氮肥利用率提高21.48%,与对照品种相比,在减肥25%的条件下,亩产增加6.67%。OsCERK1DY基因具有明显的减肥增产效果,在绿色超级水稻培育上有重要应用价值。该项技术开启了培育与丛枝菌根真菌有益共生水稻品种的新机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
9. 国内新型弹性成像检测系统研制成功
南昌航空大学研究人员依托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基于布里渊散射及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的眼前节弹性成像检测系统研制”项目,成功研制出一种针对眼睛三维结构及弹性模量快速、高分辨、无创检测技术的弹性成像系统,可实现对生物组织三维层析结构、三维弹性模量、微血管血流速度及流量的实时检测及VR再现,不仅可用于现场原位在体检测与诊断,也可以用于远程线上诊断及诊疗技术培训,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有望替代相关进口高端医疗诊断检测设备,将大幅提高我国对眼科疾病诊治和预防能力。
10. 钢水纯净度和稀土金属纯净度控制技术研制成功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高品质稀土钢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尝试了200余炉的工业化对比试验,进行了20余批次稀土钢工业化试制,成功研制出钢水纯净度和稀土金属纯净度控制技术,稀土在钢中收得率达到40%以上,在钢中稀土含量30ppm以上,顺利实现5炉以上板坯连续浇铸,成功掌握了稀土钢冶炼及连铸关键工艺技术,解决了现有稀土钢工业化生产中遇到的“生产易中断”和“性能不稳定”两大技术难题,实现了高纯稀土及高品质稀土钢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