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闪雷鸣的天空下,一棵盘根错节的雾凇正奋力地攀爬在悬崖峭壁之上,展现了一幅不屈不挠的生命之姿……眼前所见的,不是名师画作,也不是精美的风景摄影作品,而是电子显微镜下呈现的血管影像的独特之美。近日,在南通举行的江苏省医学显微成像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上,一幅幅聚焦前沿医学技术的电子显微成像作品赢得了评委的点赞。

显微成像技术是医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医学类研究生的必备技术之一,对疾病的精准诊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2020年1月,在新冠疫情暴发的初期,中国微生物组数据中心就发布了新冠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图像,为确定新冠病毒的种类和制定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除显微镜外,在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的超声、CT和核磁等技术,都对疾病的诊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以“匠心巧思,镜献百年”为主题的大赛上,来自11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39名医学相关专业研究生进行了激烈的线上PK。

这些参赛作品研究内容广泛,涵盖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再生、呼吸系统疾病、生殖、发育等各类基础和临床研究,既有通过前沿的聚焦离子束与扫描电镜耦合的双束系统对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大尺度三维重建,为更深入地阐明高压氧提高能量代谢和抗衰老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又有通过扫描电镜技术呈现模拟新冠病毒棘突蛋白攻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震撼场景,为揭示新冠病毒的发病机制提供最直接的形态学证据。既有通过多重荧光标记和荧光显微镜显现出的五彩斑斓的画面,以创新的技术方法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基础研究的科学之美展现在人们眼前,又有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展示出的罕见烟雾病临床案例,颅顶的血管犹如闪电劈向大地,大脑中动脉闭塞端形成烟雾状的新生血管正如悬崖边的雾凇般夹缝中寻求生存。

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南通大学研究生周佳娇说:“大赛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图片拍摄和数据处理的水平,更激发了我们的科研兴趣,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更多疾病的精准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为生命科学和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