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D-WAN在融资领域是一个比较热的话题。


(资料图)

国外几家SD-WAN的头部企业不断地获得融资,也包括被思科、VMware等巨头收购和兼并,国内创业公司推出了各种SD-WAN产品和解决方案。不得不说,目前SD-WAN在国内存在着不同的定义,从产品模式、业务模式以及产业规模角度来说,给投资人带来不少困惑。

说到虚拟网络技术的发展,就必须要提到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这是因为IT的虚拟化给网络带来了很多挑战。

从2008年开始,云计算不仅在北美,也在中国市场开始兴起,整个系统可在数周内就完成部署。2012年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数天、数小时完成系统部署,而未来可能变得更快。

IT体系部署加快,给企业带来的优势是业务的敏捷性,但这会对网络提出一个挑战。因为网络是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再上层是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在SDN和SD-WAN出现之前,从服务器往上一层的发展都很快,只有网络是落后的,所以VMware等主张完全虚拟化的公司就提出了SDN。SDN与最开始服务器的虚拟化到云化的时间期基本是同时形成的,因为它需要底层网络对上层非常准确、有力的支撑,让业务敏捷性带来更好的盈利。

SDN虚拟网络技术,其设计理念是把网络的控制平台和数据转发平台进行分离,并实现可编程的集中化管理。传统网络是紧耦合的一个状态,就是网络和设备紧密相连、不可拆分。而把控制平面和数据平台拆分后,会发现对上层的支撑更加迅速、敏捷、灵活,在管理时也更加有效,这是网络虚拟化带来的优势,在当时也对数据中心和大规模云计算部署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SDN和SD-WAN的区别在哪里?

首先是应用场景。虚拟化和云计算以及其它软硬件的性能不断增强后,企业就需要一个更有力的IT工具来面对业务场景。反过来,现代企业为了适应复杂的业务场景,运行了很多复杂的应用,比如2000年初时出现的ERP、CRM都一直在不断地使用、升级,特别是ERP系统里有很多模块。

一家大型企业或一个集团,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少则几十种应用,多则几百、上千种应用,每种应用都有特定的业务场景,而且在整个业务场景运作过程中,要面对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进行数据的传输,场景非常复杂。

SDN出现时,恰逢数据中心大规模出现。SDN对数据中心之间大带宽的管理非常好,发展到现在的一个升级版为DCI方案。与SDN DCI有关联,但SD-WAN是完全面对企业的广域网。

一个垂直行业的企业,可能不会拥有大量的数据中心,只不过租一些数据中心的机柜,还有很多的分支机构、团队或合作伙伴在外地,场景可能使用互联网或3G、4G,所以广域网的场景已经存在于其中——数据中心连分支公司、分支公司互连、分支公司上云等场景涉及SaaS、PaaS和IaaS;而分支公司连接个人、个人再上云连到数据中心等,比如涉及到在分支公司使用本地网、在外面用4G连网处理临时工作等。

SD-WAN是面对企业的实际业务场景,面对广域网比较复杂的场景,都能灵活接入云端。

其次是指令推送特性。SDN的指令推送状态是一个紧耦合的控制和推送,数据和控制平面是分开的。SD-WAN是根据一个中央策略,在特定场景下进行推送,比如很多广域网复杂的场景,每一个都算特定场景。

第三是灵敏性。SDN是快速应用程序的迭代,SD-WAN的灵敏性首先是基于实时传输的质量进行策略的调整,其次是识别应用软件并可以进行独立传输。因为大中型的企业,包括部分小企业的应用软件都很多,网络的资源经常不太够用,这种情况下要确保所有软件数据都传输好,就需要通过软件识别进行优先级区分,把最重要的数据先传,不重要的数据后传,这是SD-WAN应该具备的一个特点。

第四是集中化管理。SDN主要是统一集中管控,但是SD-WAN因为要面对企业的边缘场景,所以除了有集中管控之外还有边缘管控,即在总部进行管控时可以针对边缘节点进行特殊的管控。SD-WAN是集中管控和边缘管控相结合,与边缘计算的相似度非常高,除了在边缘没有存储缓存外。

第五是可编程的设备。SDN最早是控制器代理模式,现在也开始有API的模式了,SD-WAN从一开始就是API模式,因为要与很多应用软件对接。

第六是开源软件。SDN是以OpenFlow为主,在SD-WAN里则有很多成熟的商用软件模块组合,为高精度集成。SD-WAN是一个高精度集成的解决方案,由很多种成熟模块集成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新解决方案,而且是商业化、产品化、插即用型;很多时候SDN面对广域网时,还要做大量现场的开发和定制化的开发后才能使用,但是SD-WAN并不需要,因为已经有一定的标准化和商业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