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饼黑科技》是雷科技推出了一个系列专题,聚焦于那些曾经给我们夸下海口后却又无动于衷的厂商们,分析“画饼”背后的深层逻辑,从另一个角度关注手机的进步和变化。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多多少少遇到这么一种情况:当我们想要买某款电子产品时,售货员总是会把这款产品吹得天花乱坠。尤其是会着重夸大某些卖点功能,但当消费者把产品买回家后才发现这些功能要么是被阉割过的,要么是还在开发中,简单来说就是处于“画饼”阶段,然后等被忽悠的用户拿到手一段时间后再慢慢的适配,至于实际效果好不好另说。
在前几年会给消费者画饼的往往都是一些小厂商,因为小厂商人手不足,开发速度较慢。我们也确实能够接受,小厂嘛,在这些方面比大厂差一些是很正常的。但不知为何,近两年不少手机大厂也开始做出各种承诺的同时坦率地给用户画饼,这就很让人疑惑且生气了。
(相关资料图)
例如小米,在上个月初雷军就表示小米13系列、Redmi K60 Pro和小米万兆路由器将会通过OTA的方式将其升级为支持Wi-Fi 7网络制式,不过最大的问题并非其他,而是用户必须同时拥有一台支持Wi-Fi 7的手机和路由器才能享受到Wi-Fi 7所带来的顶级网络体验。可问题是如今的Wi-Fi 7路由器大多定价在1500元以上,这已经远超出了消费者的购买预算,所以在小雷看来小米这波OTA目前算是OTA了个寂寞。
图源雷军微博
当然,小米此次能够真的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Wi-Fi 7网络制式的推送还是值得夸奖的,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大部分手机厂商还是前期给你画一个大饼,想得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当无事发生。
Wi-Fi 7,我们用得上吗?
考虑到Wi-Fi 7技术对于很多读者来说算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技术,这里小雷也简单为大家科普一下。顾名思义,Wi-Fi 7就是第七代Wi-Fi网络技术,官方标准名称是802.11be,根据官方描述Wi-Fi 7在320MHz频宽、4K QAM、增强MU-MIMO等技术的加持下,Wi-Fi 7的最高理论速率可以达到46 Gbps,是Wi-Fi 6最高理论速率的3倍以上,这个网速别说下电影了,下个一两百GB的游戏也就几秒钟的事情。
但稍稍对无线网络有一些了解的读者应该都明白,实际网络速度不但取决于你的移动终端和路由器,也受限于你开通的宽带速率等,因此想要达到Wi-Fi 7的理论速度是十分困难的,起码对于90%的用户来说目前仍是个噱头技术,实用性极低。
图源小米官方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的感受,小雷这里用一组数据来说明。目前主流的Wi-Fi 6制式最大带宽是2042Mbps,换算下来就是1000M宽带的速度,下载速度为100M/s,小雷相信很多读者应该都没有达到这个速度。而想要在网速上有明显感知,就必须再次把宽带速率提升到2000M(还是没跑满的情况)。不过Wi-Fi 7相比如今的Wi-Fi 6的还有两个明显的升级点:网络稳定性和低时延。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务必已经明白了,虽说目前小米13系列、Redmi K60 Pro、vivo X90 Pro+、一加11以及OPPO Find X6系列已经先后支持了Wi-Fi 7技术,但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仍称不上有多么实用。除非你有把所有联网设备在两年之内更新换代的计划,Wi-Fi 7都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其实像小米并不是第一家用OTA的方式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厂商,之前的魅族17和18系列都是通过后期OTA的方式实现了90Hz刷新率变120Hz以及2K分辨率和120Hz同开。说实话这种在用户原本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升级倒不会引起反感,甚至还会感觉到自己的手机“升值”了,给用户一种自己赚了的错觉。
画饼已潜移默化?
当然,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该如何去辨别一项还未正式实装的功能是画饼还是手机厂商用尽浑身解数带来的好东西呢?
首先第一点自然是可能性,那些短时间内起码不可能推出量产版本的产品便是画饼,简单举几个例子,小米当时官宣的环绕屏设计的MIX Alpha、后期官宣的隔空充电技术,这些看起来就特别“科幻”且不实际的技术一律可以认作是厂商为了秀肌肉而专门画出的一张大饼。
其次则是实用性,就像前文提到的,虽然大家都通过OTA的方式实现了对Wi-Fi 7网络制式的支持,但短时间内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任何感知,除开这项功能其实还有好几种短时间内起不到多少作用的新技术,例如虚拟运存、游戏AI插帧、高清分辨率等一切通过算法优化得到的结果都没有太大的实用性,可能在用户刚拿到手机的时候会觉得这些技术很新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这类技术也见怪不怪,哪怕厂商在发布会上吹的天花乱坠,消费者也不会因此提升购买欲望。
早期大家对画饼并没有现在这般反感,因为当时每家手机厂商都藏有不少王牌,消费者都相信这些厂商真的能将这些技术快速落地并搭载到新机上,既提高了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期待又能在市场中狠狠地秀一波肌肉,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但从2020年开始,智能手机的发展已然进入到瓶颈期,手机厂商们的“花活”越来越少,而想要在产品空窗期内保持高热度只能不断的画饼,例如之前某某厂商宣传的隔空充电功能、卷轴屏设计、各种兼顾了酷炫和实用的VR设备。不管怎么说,厂商画饼也是显示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但消费者显然也不是一直被糊弄的角儿,当消费者发现这些曾经被吹得天花乱坠的技术迟迟没能落地后,就会产生不信任甚至是对这个品牌反感。
图源小米
这也让大家开始质疑手机厂商的研发实力,对外时总是宣传自己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亿去做研发,那么产品呢?其实原因总结起来就两个字——谨慎。前文也曾提到,画饼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创造热度和秀肌肉,但我们都清楚,厂商不可能把一项不成熟的技术推向市场,不够稳定的表现不但不会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新鲜感,反而会降低自己品牌的口碑。
其实OTA本身并不是大家抵制的重点,重点在于厂商的态度。对于消费者来说,凡是看到“后期OTA”其实就已经很明确了,发布会上侃侃而谈的“新功能”,可能短期内用户是没办法体验到了。
图源veer.com
问题在于,既然用户已经花钱了,该享受的功能为什么还要等一段时间呢?为什么不能立马体验到呢?既然需要OTA,为什么不能等调试好了再发布或者发售呢?说到底,今天的OTA和过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OTA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老用户的用机体验,是真实的“惊喜”。但今天的OTA却有些变了味道,反而给人留下一种自己买到的产品是个半成品的印象。
好在,手机OTA整体还是以正面形象居多,虽然存在“滥用”的问题,但本质还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只希望未来OTA还能继续保持它的积极作用,而不是成为厂商手里“画饼”的工具。如果自己先宣传一个功能,但是后期又因为某些原因做不到,无法上线,或者延期上线,说是欺诈消费者也不过分。
当然,雷科技后续也会继续关注手机厂商们的一举一动,尤其是这些新技术方面的解析,如果你也对这个新专题感兴趣,也非常欢迎大家在后台给我们留言来一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