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6月16日下午,武汉谌家矶再生水厂地面公园已初步成形。 本文摄影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地上公园美景,地下污水再生。6月16日下午,“奋进中国·大江澎湃”全网重大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湖北首个“看不见”的再生水厂——武汉谌家矶再生水厂,探寻水生态 保护的“武汉密码”。近年来,武汉推进城市空间、水资源等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谌家矶再生水厂是未来水生态良性循环的一个绿色样本,也证明了武汉在生态保护上是认真的,哪怕只是一座污水处理厂,也要用心做好。根据规划,谌家矶再生水厂将在建成后转化为市民友好的公共空间,成为科学技术与生态服务为一体的水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再生水厂处理后的水质更好谌家矶再生水厂位于武汉长江新区,于2020年9月动工建设,占地面积约有近10个足球场大小,是湖北省在建的首个全埋式地下污水处理厂。谌家矶再生水厂全部完工后就成为一座大公园(翻拍图)。为何要建一座从地面上“看不见”的再生水厂?谌家矶紧邻京广铁路、沪汉蓉高铁,人口较为密集,对污水处理厂景观、环境要求较高。据水厂方面介绍,相比普通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处理后的水质标准更高,全埋式的建设也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地面公园未来将完善周边的居住环境,居民步行几分钟即可户外休闲。公园规划有入口迎宾区、湿地栈游区、阳光活动区、活力运动区、综合办公区,绿地率达到67.5%,每年可吸收约1000吨二氧化碳。结合地下污水处理系统,将实现地上地下双重环境保护系统。6月16日,在武汉新控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林的带领下,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等媒体团记者在现场看到,地下是工艺先进、排放标准领先的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地上是正在建设中的占地100亩的生态公园。
谌家矶再生水厂巨大的地下厂房。公园地下的再生水厂,共有两层。走进地下第一层操作区,是一个硕大的生产车间,头顶7米高处,敷设有通风管等各类管线,一条南北方向的生产消防通道贯穿操作区。通道东西两侧分别为近远期的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空间。地下二层为各个水处理构筑物功能区,主要包括污泥浓缩脱水间、消毒池、生物反应池、预处理区、出水泵房等。
一天处理15万吨污水的智慧工厂在地下二层的MBR膜池和膜设备间,再生水厂的核心设备——膜组器、产水泵抽吸系统、产水泵出水系统、膜吹扫系统、CP泵吸水系统、CP泵出水系统等全部安装到位。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膜的表面布满0.1至0.4微米的孔,相当于头发丝的千分之一,细菌、病原体等有害物质都将被拒之门外。”傅林表示,相比普通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处理后的水质标准更高,全埋式的建设也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它采用的是采用国内最先进的MBR工艺——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不仅出水水质优良,缩短了工艺流程,还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排放少、二次污染轻等特点。出水标准达到地表水Ⅳ类,能够直接用于环卫园林用水、社会车辆冲洗用水、景观补水、大型消防水池补水等。
谌家矶再生水厂将可每天处理15万吨污水。按照规划,谌家矶再生水厂初期日处理量7.5万吨。预计2035年,可达到每日处理水资源15万吨的规模。项目计划于今年8月初投入试运营,未来将与武湖污水处理厂和阳逻污水处理厂形成资源、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长江新区污水处理系统。项目投用后,主要服务长江新区谌家矶地区,兼顾百步亭、丹水池地区,服务面积22.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超36万人。谌家矶再生水厂突出信息整合、厂网联动功能。据水厂方面介绍,通过设置精确曝气系统、精确加药系统等,水厂污水处理过程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通过移动和“互联网+”技术,在数据中心基础上,水厂系统内管网、泵站、综合运行等信息将无缝整合并全面可视;通过运用建模仿真技术,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可模拟获得相应决策调度方案,完成从“数字排水”向“智慧排水”的关键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