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智能家居,业界都习惯性地把苹果发布HomeKit、Google收购Nest的2014年称为智能家居元年,而在此后的5年里,大浪淘沙后,行业渐趋冷静,竞争的本质回到能否真的"为生活带来便利",设备间的互通协作能力、设备能否主动给用户提供人文关怀服务,成为区隔一线智能家居品牌商和一般品牌的第一道分界线。而第二道界线,则是厂商们撬动全方位资源加速智能家居普及的能量大比拼。某种角度来说,实现第二层的意义要大得多,毕竟早在千禧年到来前微软就曾用一支广告片向人们展示了智能家居的美好图景,眼下5G即将爆发,另外通讯模块成本、智能设备数量等已达到新的高度,滞后了十几年的智能家居行业太需要一个强大的推力去尽早落地。
IoT里的智能化是不是伪需求?
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关于智能家居的争议。颂扬者在画饼,认为家庭里所有设备互联互通将很快实现,但同时他们只是兜售着相互独立的智能产品,实现简单的物人连接,处于智能家居的初级阶段。保守者认为,"智能"是伪需求,所有设备链接提供智慧服务只是一个美好的妄念。
然而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智能家居可以创造便捷的生活。一个直观的例子是,十几年前日本的智能空调就可以自动根据室内人数调节风量,判断主人是否生病并精准送风,空调内部甚至还配备了自动清扫......之所以有伪需求的论调,是因为目前大多数人没有体验过真正的智能家居。
分歧的背后更反映出目前国内大多智能家居缺少协同,缺少真正的智慧便捷的现状。大多智慧家居只是解决了"用户移动"的问题,类似手机APP操控冰箱、洗衣机,不过这样的"伪需求"已被唾弃。而用户和智能家居交互效率低、感知不准确等矛盾并没有解决,更遑论有"温度"地主动关怀用户。
不过也不用太悲观,一些企业已经部分实现了物物联动的多模态交互体验。比如互联网立身的小米推出的智能门锁在开门时可以实现灯、窗帘等开启的联动。而在电器行业浸淫了几十年的海尔表现的更是完全不像一家传统老牌企业的做派:它推出了一套名为"5+7+N"的全场景智慧家庭成套解决方案,能在客厅、厨房、卧室、浴室、阳台这五大生活空间内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诸如智能门锁和灯光窗帘联动、客人来访音响和电视播报显示、起夜时夜灯自动开启等实用性功能已成常态。而且全部都有成套系的落地产品,让所有场景的智能家居能一站式"配齐"。在近期举办的中国建博会上,海尔展示的包括卡萨帝和海尔智慧家庭成套解决方案全部在售。
同时,涵盖全屋空气、用水、洗护、安防、娱乐等的七大全屋解决方案,赋予智能设备以"温度"。如海尔智能空气设备能即时感知室内空气质量,主动调控温度、湿度、净度、氧度;用水解决方案可随时监控水质,提醒主人更换滤网、滤芯;热水器自动记录用户习惯,3-5次后就能根据用户偏好提供精准水温......同时,智能服务随着时间推移、用户习惯的改变、技术的升级会持续迭代,而非一成不变。
相比大多数只通过APP控制,甚至一台电器对应一个APP的竞品,海尔的智能家居领先了N个身位。
智能生活能否私人定制?
理想中的智能家居不仅是有温度的,最好还是独有的。如果说成套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让"懒人"心头一动,那么"私人定制"的服务则会令特立独行的人享受超预期的惊喜。
对于"海尔智家"来说,不仅拥有200+家庭主场景,覆盖型号4000+的方案可供选择,用户还可以定制服务。基于海尔的8大产业板块、140个产品品类,海尔可通过COSMOPlat为用户提供上万种智慧家庭产品、方案、场景的随心定制。换言之,海尔已开启了全套家电定制时代,成为工业互联网领域由用户驱动的最大的智能家居定制平台。
而这种以消费者驱动市场的方式不仅避免消费者千篇一律的审美疲劳,还在无形中化解了传统经销商渠道的一大麻烦。
众所周知,目前智能家居行业销售管道的搭建至关重要,压货、售后往往是经销商的"拦路虎"。现存的智能家居销售模式大多是代理商出钱拿货、分销,而智能家居涉及方方面面,产品品类多,量大,往往让渠道商现金流吃紧。但是海尔基于用户定制,创造性地在7月10日的建博会推出了CFC(用户-工厂-用户)模式,这种从用户需求出发的"反向定制",打破了传统的供需模式,用户在体验店通过扫码下单到海尔顺逛,产品经由定制生产后再由海尔完成后期配货送装。经销商无需压货,零库存、零仓储,轻资产运作。
这种创新模式是此次建博会海尔主推的"四新"市场策略之一,另外新形象(统一店面装修)、新方案(一站式智慧生活方案)、新体验(基于海尔3D云设计平台定制设计,并用VR/AR体验虚拟实装)等都实打实地降低了经销商的资金和销售压力,从方案到产品,从展示到售后服务,海尔拿出一揽子配套体系,给经销商"松绑"。从现状来看,这种令同行侧目的新式打法非常吃得开,当天就吸引了上千名客户提前占位。
智能家居背后比拼的是平台价值
时至今日,无论是新兴互联网巨头还是传统家电企业大佬,都不愿也不会绕开智能家居,毕竟相对于日韩和欧美国家分别25%和35%的智能家居渗透率,中国市场不及5%的大蛋糕实在诱人。有几十年经验积累的家电企业,对于家电的理解和对用户的洞察更胜一筹,这也成为它们加快转型的底气。
而传统家电企业转型步伐之迅猛让人始料不及。美的去年拿出100亿研发,并高打高举"转型科技企业",格力也表示要从制造企业转型为国际化的科技企业。而海尔更为激进,不仅提出行业第一个NB-IoT解决方案,也是唯一一个多次牵头制定国际标准的企业,2018年1月,海尔获得中国首张由OCF授予的IoT互联互通证书。而当前,海尔的目标已升级为打造世界级的生态品牌。
"生态"这个概念听起来似乎太空,我们来看看这个生态里究竟有什么。
海尔提出了7个生态圈,我们举其中两个例子。在海尔衣联网这一小生态圈里,整合了服装品牌、衣服洗护等4800多家资源,通过智能洗衣机对用户所洗衣物进行品牌、面料、色彩、款式的识别,自动匹配洗涤剂用量。如果洗涤剂快用完,洗衣机会提醒,用户一键下单就有货送上门。智能护理柜还会对衣物存储、搭配提供相应推荐。对用户来说,提供了洗、护、存、搭、购等覆盖所有衣服场景的一站式智慧解决方案。而对于其他商品厂家来说,挖掘了新的业价值。
同样的道理体现到美食生态圈,海尔的馨厨冰箱整合了美食、娱乐、农场、营养师等八大类200多家资源方,不仅用户可以享受存储、烹饪、清洁、健康管理等全套服务,有机蔬果、土鸡蛋等几十种安全食材均可一键下单,且全程可追溯。
这种对资源的整合让海尔智能家居从"网器"升级为"生态圈",自然地切入了消费者的各种智能生活场景,提供服务的同时,盘活了用户数据资源,为其他伙伴创造了活跃的商机。
在平台价值层面,海尔的3大平台让其在智能家居行业有了有力支撑。第一个是顺逛社群交互平台,160万+微店主构成的"用户传感器"可以零距离交互用户需求;第二个是定位于工业互联网第一平台的COSMOPlat,让智慧家庭网器、服务及解决方案能够得到快速、精准落地;而基于人工智能的U+平台,则能为用户提供可定制、可迭代的全场景的智家解决方案,其智能家居背后的平台价值愈加凸显。
从销售产品为盈利点,上升到积累用户、挖掘数据从而赚取长期价值,是玩家们未来努力的方向。这比拼的是平台价值,从这个层面来看,海尔已经做出了积极的示范。
写在后面:长远来看国内智能家居市场或许还将失序5-10年,但先行者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美好的样子。目前我们正处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将让智能设备间的连接和交互再上台阶,5G也将作为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这些都有助于智能家居加速爆发。在实现了物物连接后,更大的挑战就是整合所有供应链资源加快推动落地,而像海尔这样率先布局,并且有能量撬动平台资源的企业有望喝到头啖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