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4月23日电 (潘雨洁)在主城区静态管理实行一周后,22日晚间,青海省西宁市官方宣布,解除该市城东区以外其他区域的静态管理措施,逐步恢复生产生活。
为有效阻断奥密克戎病毒传播,高原省会西宁持续多日“停摆”,开展多轮区域核酸检测。同时,从保障150万受疫情影响的市民生活“刚需”,到为特殊群体提供“细枝末节”的关怀,城市的统筹协作与紧急应变能力亦承受重重考验。
靠前筹备+灵活应对:打通保供“最后一公里”
静态管理期间,西宁官方提前安排,各商超集中组织货源、补给民生商品,保障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衔接大型物资储备配送保供企业,为各小区“点对点”配送。
记者观察到,各区政府灵活调整供应点位,延长商超、社区便利店、药店营业时间,缓解短暂出现的排队采购或供不应求现象。
在各个社区,居民凭“出入卡”限时限人错峰外出采购。重点管控区域开辟电商平台及商超线上采购“绿色通道”,鼓励“非接触”买菜,或由社区统一配送蔬菜到楼院、住户。
与此同时,基层民政部门也及时为低保、特困人员送去生活物资。
“他们中,不少是高龄、孤寡老人或重病重残人员,菜虽送到,有些居民还是没办法自己煮饭,社区便发动志愿者、邻居帮助他们。”西宁市城中区民政局副局长祁春玲介绍。“目前,我们正加紧筛选困难人员,对接专业社会组织,提供做饭、清扫、心理疏导等上门服务。”
“多亏了他们,现在我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收到政府派送的各类食材后,身患重度残疾的西宁市民胡海玲说。
图为市民有序离开超市。 马铭言 摄
自上而下:“专属关爱”换贴心、放心
针对静态管理期间特殊群体需求和急难救助,西宁官方对急需就医的市民或孕产妇提供“点对点”接送服务,部分区域搭建24小时专门平台协调解决市民紧急事项、特殊出行等,设立专岗协调特殊药品。
按下“暂停键”的城市,各类社会组织穿梭其中,一端对接药店、商超、医院等服务供给方,一端通过社区维系着特殊需求群体,像“中枢”般弥补他们与外界联系的盲点。
“比如,坐轮椅的人需要尿垫、导尿管,社区超市买不到,我们负责采购配送,聋哑人可通过视频与工作人员手语沟通。”青海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张杨表示,社区残疾人专干在微信群中及时反馈需求,基金会按急缓顺序依次处理,日均完成40多单。
在基层,公安民警与社区志愿者“以动换静”,为突发急症者、重病患者、药物断缺者提供及时贴心的服务。据悉,近期西宁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曾在一天内处理服务保障类警情180余起。
“隔天要做一次透析的尿毒症病人,或定期去复查的患者,我们每次都提前联系医院,安排车辆接送,”西宁市城中区新青社区党委书记蒋晓芸说,“让病人和家属安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