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毛利并不高 主要靠薄利多销
近日,新东方旗下的“东方甄选”因双语直播带货出圈,直播间一周涨粉破千万。与此同时,对于其选品的质疑也纷至杳来。
东方甄选曾在直播间上架一款6元/根的鲜食玉米,被质疑价格太高,但主播董宇辉一句“谷贱伤农”,让不少网友称被讲哭了,纷纷表示愿意为这话买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元一根的新东方玉米,农民到底能赚多少钱?记者采访农产品电商、农业经济学教授和供应链专家等,发现鲜食玉米的毛利并不高,主要依靠“薄利多销”模式。但由于玉米品种改良、再加之产业链变化和电商的销售渠道,农民的收入能比以前增加20%到30%。
鲜食玉米VS普通玉米
种植成本低、收益高、价差大
公开资料显示,鲜食玉米有别于普通玉米,它是指乳熟期采摘新鲜果穗,以果穗或籽粒供直接食用、加工的玉米,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等,其可溶性糖或支链淀粉含量需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
国内鲜食玉米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京津冀、甘肃、江浙沪、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等地。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检索发现,受产地、种子等因素影响,鲜食玉米价格差异较大,最低价格每公斤4.6元,最高每公斤21.5元。一公斤约有4根玉米,这也意味着每根鲜食玉米价格在1.15元到5.375元间浮动。
记者通过对学界和业界的采访发现,大家的共识是,与普通玉米相比,种植鲜食玉米能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一是因种植鲜食玉米的成本比普通玉米更低。资料显示,种植鲜食糯玉米比种植普通玉米在总种植成本上低8.5%,亩增效61%,亩面积增收达254.5元,经济效益明显。经过加工,鲜食玉米增值1倍以上,真空包装后可增值2-3倍,礼品装后可增值3-5倍,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高级农艺师田志国在2020年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农民种植一亩地的鲜食玉米能赚500-800元,比种植普通玉米的收入高300-500元。此外,在一些电商平台上,优质鲜食玉米的售价能达到30元5根。
电商渠道的出现的确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4221亿元,增速为2.8%;农村网络零售额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
玉米销售产业链
专家否认中间环节挤占农民利益
不过通过电商的宣传售卖,是否有助于农民增收?提高的售价到底有多少能进入农民的口袋呢?
记者采访得知,首先从玉米种植到流通上市,中间还有采摘、处理、收购、包装、运输、推广和销售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会增加成本。
一重点高校的农业经济学教授表示,目前鲜食玉米的网络销售主要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即企业跟农民或合作社签订单,要求农民按照企业的标准种植玉米,企业收购玉米后,再加工、速冻进行二次销售。
在抖音直播销售农产品的森谷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作为二次销售端,主要从收购商手中买入产品,“我们的销售加上人力,总的运营成本占商品售价的30%左右。”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毛利率在20%左右,“从农民的生产端、收购商到我们销售端的利润都不高,只能靠薄利多销。”
工作人员表示,电商带货的优势主要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土地利用价值”,农民的收入能比以前增加20%到30%。
农特集团总裁、物流供应链专家黄刚表示:“从产品到商品的过程,需要一系列品控加工的工作,中间还会产生损耗,而损耗则由收购玉米后的环节承担,各环节产生的成本最终计算到商品售价里。”
黄刚认为“中间环节或渠道挤占农民利益”的说法并不成立。他表示,中间环节有着设备、技术、人工等等投入,提高了产品的价值,真正实现从农民种出来的产品,到能够在市场流通的商品。“应当鼓励有渠道优势、科技优势和投资能力的去做升级产业链的投入。这样的话,农村的农产品才能够卖出更好的价格,这对农民、农业产区和产业链都是有价值的”。
一重点高校的农业经济学教授告诉记者,农民的收益分成方式并不限于“一次性买卖”,“企业和农民的合作与利益分配方式不止一种,除了直接收购签订单外,也有农民入股,拿分红分成的。”
黄刚告诉记者,现阶段,电商助农已经进入到数字化科技化助农阶段,未来农业将通过消费市场去影响产区的种植。产销之间越来越扁平化,从而达成消灭信息不对称的目的。各大农场倾向于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扁平化的运营,供应链将会越来越高效。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陈怡帆 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