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漳州6月26日电 (张金川 廖珍妹)“夯土这道工序对土楼的建造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土楼建成后的使用寿命。”在“福”文化圩日上,土楼营造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张民泰在一米来宽的土楼模型前建模、垒土,悉心向民众演示起土楼建造技艺。
6月25日—26日,“福”文化圩日在福建省漳州古城举行,共有24个漳州非遗项目,4个福文创参展,包括木版年画、八宝印泥、木偶头雕刻等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多方位、立体式生动阐述闽南文化内涵和意义,彰显漳州千年古城的闽南文化魅力,呈现一场具有漳州味的“福”文化盛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注意到,南靖土楼在“福”文化圩日亮相,备受民众关注。张民泰一边向民众展示土楼营造技艺一边介绍,只见他把事先准备的土,倒在模具上,再用专用工具,将土打实,再将模具拿走。
在福音展区,民众体验乐器。 张金川 摄
1944年出生的张民泰,于1967年跟着师傅建造过南靖土楼。据张民泰介绍,夯在墙上的土,有些地方的土楼需要加入鸡蛋清、红糖、糯米、石灰等,但是南靖土楼的墙体数量大,添加不划算。“南靖土楼用的土,是水田上面的那层沃土取走后,下面那层比较坚硬的土,钙化后非常坚硬,成本也不高。”
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以生土夯筑的大型建筑。漳州南靖是福建土楼的故里,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主要遗产地,拥有各类土楼15000多座,其中大型土楼1300多座,堪称“土楼王国”。张民泰表示,土楼营造技艺是上一代传下来的,可现在不再建造土楼了,南靖县主要通过设立体验基地的方式进行技艺的传承。
土楼的营造技艺,让民众惊叹先人的智慧。而通过一把小剪刀,剪出花花世界的漳浦剪纸,也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体验。
“福”文化圩日上展示的竹编。 张金川 摄
漳州市实验小学6年级学生杨沈恒得知举办“福”文化圩日,马上跑来跟老师取经。“课余时间学习剪纸,能放松身心、提高动手能力,剪出来好看的成品,获得家人和同学的点赞,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了。”杨沈恒说。
漳浦剪纸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漳浦县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芳芳,就是杨沈恒的老师。曾芳芳透露,她的成长之路和杨沈恒相似。“也是发现了对剪纸的兴趣后,才去拜师和专研,成为传承人。”
“我们把剪纸的技术教会孩子们。孩子通过一张纸,一把剪刀,就可以创造出很多形状,未来还可和自己的专业融合,实现传播和传承。”曾芳芳说。
“剪纸老少皆宜、操作方便,近年来通过进校园、社区,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传承,受欢迎程非常高。”看到越来越多学生展现出对剪纸的兴趣,曾芳芳发自内心的高兴和自豪。
“福”文化圩日活动现场。 张金川 摄
在台湾少数民族服饰展位上,绚丽多彩的服饰同样吸引不少民众打卡体验。常年从事服装行业的手艺人罗丽珠称,她做的服装和台湾少数民族的服饰很像,制作工艺上有借鉴。
“做一套服饰,大概要半个月,很多工序都要手工缝制、珠子需一颗一颗串,得耐得住寂寞。”在罗丽珠看来,这门手艺的传承目前有点难度。
“作为一个手艺人,我非常希望这门手艺能够传播久远,借助此次圩日活动,希望台湾少数民族服饰获得大家更多的关心和关注。”罗丽珠说。
主办方表示,漳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古城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对台、对外文化交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