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出门不用带手机、银行卡,抬抬手就能付款!5月21日,微信宣布“刷掌支付”功能上线,用户目前可以在北京实现刷掌坐地铁。(5月24日《扬子晚报》)
挥一挥手,隔空感应就能实现交易完成——这曾经只能在科幻片中出现的场景,就这样随着科技发展照进了现实,也难怪网友为此惊呼“泰裤辣”(太酷啦)。古往今来,交易方式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发生着转变。从以物易物到货币、纸币诞生,从刷卡支付到扫码买单,再到如今“刷脸”“刷掌”的付款……技术的革新给支付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不过,纵使方式千变万化,便捷与安全总是两个不变的根本前提。
刷掌支付的上线,亦从这两个方面对移动支付进行了优化。一方面,简化交易动作,让交易行为更便捷。比如,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移动付款时,不少用户都曾有过“设备没电,寸步难行”“信号中断,交易失败”的遭遇,也让很多人因此产生了“电量焦虑”“信号焦虑”的烦恼,让移动支付的体验感打了折扣。与此相比,抬一下手即可实现交易完成的刷掌付款,不仅简化交易步骤,突破了电子设备带来的制约,丰富公众的交易选择之余,也能让一些触网困难的“银发族”感受到移动支付的便利。
另一方面,技术优化升级,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尽管刷掌识别与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同属于生物识别技术范畴,但在实际的技术应用中,刷掌技术的识别精准度要远高于人脸识别的效果。此外,不同于指纹识别,掌纹读取的是掌心血管纹路,能够避免暴露在外,从而降低了被复制伪造的可能。
客观来看,尽管刷掌支付在便捷与安全方面都做出了进一步的完善,但其背后带来的个人信息和财产保护等多方问题,仍让不少人对此持观望态度。“挥手说我不要,然后就把钱扣走了”“有些手,刷着刷着钱就没了”……便捷支付的快速发展,亟须法律管理与技术支持“比翼齐飞”,才能更好实现消费者操作安全的护航。此外,在移动支付的便捷加持下,一些思想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极易养成“冲动消费”“盲目消费”等不健康的消费习惯,这也意味着刷掌支付在未来的实际应用中,或可在管理分级方面参考“青少年模式”“长者模式”等分级设置进行联动思考。 (刘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