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IC photo

“老铁们听好了,某东价格8999,今天在咱直播间,拼好手速啊,1999上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这样一套话术一出,“蹲守”直播间的消费者是否已经头脑发热,只等货物上架后迅速下单?近日,据媒体报道,某带货主播的直播买手机疑似翻车。他大力推荐的8999元只卖1999元的手机,被网友揭穿,该款手机原本价格就不到1999元,直播带货成了直播“带忽悠”。

而从带货主播变身“大忽悠”,只需要浮夸的演技和看似真诚的话术。这样的“演技派”活跃在各大平台的直播间中,用“老铁”“家人”“姐妹”等故作亲热的称呼,再结合让利、与厂家砍价等常见套路,一遍又一遍地诱导消费者下单。

这样的“大忽悠”话术在直播间已经屡见不鲜,并不高明的营销方式,却拥有一批忠实受众。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何在有关规章制度的三令五申之下,在多名大主播被严厉惩戒的情况下,类似“忽悠式”带货,还能在直播江湖上屡屡出没?主播的最终目的是带货赚钱,但赚钱不能以破坏行业规则与侵害消费者权利为代价。

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人们都会说,识别类似的带货套路,是全民直播时代每个消费者的“必修课”。但对于这类口若悬河的忽悠式直播带货,显然不能只依靠消费者的“火眼金睛”,还是需要从监管层面重拳出击。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压实平台责任。平台作为带货的直播、交易场所,从中获取佣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因此需要承担无法推卸的责任。

2021年,七部门联合发布了《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平台和主播的主体责任。

试行办法明确,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健全风险识别模型,对涉嫌违法违规的高风险营销行为采取弹窗提示、违规警示、限制流量、暂停直播等措施。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服务协议的直播间运营者账号,视情采取警示提醒、限制功能、暂停发布、注销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等。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需要平台和监管发力,真正将相关法律法则落到实处。以新闻中因手机价格被质疑的主播为例,这已不是其第一次翻车,此前他就曾被质疑卖假酒。而其如今仍活跃在直播平台,用同样的话术赚钱。有必要追问一句:相关平台有没有履行好网络直播带货的主体责任?

不可否认,如今,直播带货行业俨然成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不断激发着消费潜力,但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中,各部门都在出手大力整治直播带货乱象。尤其是2021年以来,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陆续出台了《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管理规范,直播带货不再是法律真空地带。

也因此,如今依然有带货主播堂而皇之地忽悠消费者,更需严厉打击,别再让直播间的“大忽悠”坑骗消费者,也还直播带货行业一个清朗健康的生态环境。

撰稿 / 宋述(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赵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