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广州2月14日电 (记者 蔡敏婕)2022年度中国游戏产业年会正在广州举行。“中国传统器乐数字化保护项目”成果在“国风游戏论坛”上发布。

如今,诸多传统音乐日渐式微,不少珍贵的乐音、乐谱因为缺少系统记录而消逝,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中国传统器乐数字化保护项目”计划以数字化存储中国珍贵传统器乐的乐音、乐谱,在音色采集保存、古乐谱研究等方面展开保护和科普工作,第一期重点围绕编钟、古琴的标准化模式展开探索。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曾侯乙编钟宽广的音域、复杂繁多的音色,以及“一钟双音”的特点,给数字还原提出了一连串难题。

在湖北省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的支持下,腾讯游戏NExT Studios音频团队制作了完整的编钟音源,包括64个钟体正击和侧击位,总计613条有效单音音源。在对于音色的还原和重建阶段,技术团队结合游戏音频设计思路以及游戏技术,多维度重建了曾侯乙编钟1:1复制件丰富的音色体系,计划重现2400年前观众的适宜聆听距离和感受。

与此同时,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林晨的指导下,对于古琴音色的采样也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试录入49种常用指法技法,产出2996条音源。

传统器乐的活化不仅需要立足于学术,根植于传统,也需要贴近大众,扎根社会。为此,项目研发了“传统器乐数字化”小程序,用以向公众展示乐器、乐音、乐谱等专业知识。

当下,数字技术正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功能和价值。

中国艺术研究院团委副书记、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文化同游戏技术相结合有非常多的合作案例,公众可能会对字画、书籍、文物或者是古建筑的数字化比较关注,除了这一类视觉、实物的方向上,对于无形的、声音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也至关重要,因为声音、音乐也是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

“游戏的音频技术可以做到非常细腻、高品质、高还原的处理,使声音不再是冰冷的标准化采集,而是融合了演奏家或者歌唱家,即人对于声音创造的多样性。”孙佳山说。(完)

来源:中新网

推荐内容